当前关注:人身险业务关键指标承压 个险渠道现深度调整
2022年的人身险行业并未摆脱困境。从近期各上市险企披露的业绩报告来看,保费规模艰难企稳,一年新业务价值、个险新单保费、净利润大幅下滑,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和转型期,市场营销拓展难度加大。
重压之下,各公司持续推进渠道改革,通过稳队伍提质效、加大康养产业布局等方式,积极寻找业务增长的新动能,加快回归保险本源。
关键指标显著承压
(资料图)
从保费、净利润、一年新业务价值等关键指标来看,各上市人身险公司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新华保险拟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全均在业绩发布会上感慨“2022年过得非常艰难”。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保费增速分别为-0.5%、-3.9%、6.5%、-0.2%、-4.3%。其中,太平洋寿险的正增长主要依靠银保渠道拉动,2022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8.7%,这与前几年该渠道可忽略不计的保费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业务价值来看,5家公司已连续两年新业务价值全部负增长,且降幅均在两位数以上。上述5家公司2022年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360.04亿元、288.2亿元、92.05亿元、24.23亿元、26.69亿元,同比下降分别为19.6%、24%、31.4%、59.5%、17.3%。
业内人士分析,新单业务拖累保费收入,重疾险等高价值产品销售低迷,各公司新业务价值承压明显。不过,2023年,这一指标有望在低基数、渠道转型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恢复增长。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月份同比增速已转正且保持正增长势头,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预计实现正增长。此外,太平洋寿险2022年下半年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3.5%,且逐季改善。
从盈利能力来看,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资收益减少,各上市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在2022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484.88亿元、164.79亿元、98.2亿元、27.1亿元,同比下降分别为36.8%、18.5%、12.8%、34.3%、34.7%。
个险渠道深度调整
个险渠道是大中型人身险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2022年,各上市人身险公司的个险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受疫情影响,多地代理人展业、培训等线下活动受限,居民消费意愿减弱,代理人的销售机会减少,也给增员及队伍留存带来诸多挑战。
“去年一年,新华保险总部基本上有两个月的时间无法办公,受到最大冲击的是个险团队。”李全表示。
2022年,上市人身险公司的代理人数量进一步缩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分别为66.8万、44.5万、24.1万、19.7万、9.7万,较2021年末合计减少约87万。
尽管整体队伍规模缩减明显,但绩优人力规模企稳,人均收入上涨,产能有所改善。例如,2022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代理人月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2.5%,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太平洋寿险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提升47.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0.3%;新华保险代理人月人均综合产能同比增长18.8%。
2022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用3-5年时间,推动个人营销体制改革。财通证券分析,改革期间,队伍规模的企稳回升、质态改善及产能提升将逐步发生。但是,从目前来看,绩优队伍产能的改善还未能支撑起保费大盘,预计上市人身险公司代理人规模将于2024年基本企稳。
康养业务带来新增长点
2022年,各上市人身险公司负债端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即深度融合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康养服务有望成为支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各公司通过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第三支柱”建设中,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健的养老保障。同时,多家公司加快康养布局,积极探索“保险+养老”创新模式,布局养老社区项目。
中国平安致力于开拓高品质养老服务市场,首个颐年城社区深圳蛇口颐年城项目于2022年7月25日顺利奠基,全面启动施工。逸享城产品线于2022年10月对外发布,首个项目落子广东佛山,初步完成大湾区业务布局。
新华保险三大养老社区产品线全面落地,初步形成“康养综合社区+照护医养社区+休闲旅居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全功能康养服务体系。康养产业与寿险协同更加紧密,该公司积极探索体验式营销,完善“产品+服务”模式。
2022年底,中国人寿启动布局引领未来发展新经营策略的“八大工程”,其中,“健康养老生态工程”由该公司总裁赵鹏亲自挂帅推动。“希望通过一到两年的时间,能够在20-30个中心城市形成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以优质的大健康、大养老服务更好地去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好客户,助推业务发展。”赵鹏表示。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