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推进居家康护服务标准化建设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慢性病人群增加,居家康复护理的总体需求越来越大,相关服务标准化建设极具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超78%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同时,我国90%的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相关需求巨大。相继出台的一些政策,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引导和鼓励商业机构提供更多元化、多层次居家康护服务。
近年来,保险业在商业健康险领域积极探索,一方面创新开发产品和核保理赔,为慢病患者、老年群体提供非标体保障;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促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相关调研显示,保险业开展的健康管理业务面临服务连续性不足、效果评估困难等挑战,给提升服务质量带来较大难度。深入分析发现,不少问题的根源是缺乏行业标准。
例如,不同服务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水平差异过大,服务效果没有评估;各地支付能力差异导致标准不一;康护领域定价水平缺少统一指导,缺少对于未来变化的合理预期。
推进慢病居家康护服务标准化建设十分必要且重要。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看来,标准化建设能实现跨行业沟通,用更低的沟通成本、更客观的运作规则共同提升服务供给的科学性、适合性,合力打造真正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健康管理模式。同时,标准化建设能切实加强险企风险管控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不过,慢病居家康护服务标准化建设涉及医学、健康管理服务、保险等行业,需要形成合力,在政策推动上共同发声,在市场培育上携手合作。
2021年,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保险业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指引》等标准,对保险业和健康管理行业融合发展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得到社会大众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个协会正在积极推动慢病居家康护服务标准化建设,并进行大量研究。未来在康护行业有望形成标准化的形式和具体内容,保险业有望在产品推广方面达成一致。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