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天下!【行业观点】推动险企深度生态联动
【资料图】
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拉开了新能源车保险的序幕。在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保险行业更深度参与产品端可持续革新的时机已经到来。尽管专属条款已发布试行9个月,新能源车保险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
首先,保险定价有待进一步合理。车险总保费由基准保费、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四方面组成,对消费者而言,更多价格感受还需要落在自主定价系数方面。由于专属条款推出时间较短,加之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不足,新能源车保险经验数据沉淀尚不充分,较高的出险赔付频率和维修成本导致保险机构承保新能源车保险时,以提高定价系数推动覆盖或有成本。
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3000余起,新能源车的火灾风险总体高于传统汽车,这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固有较高的安全风险。数据机构We Predict发布的报告显示,通过对2016-2021年间约1900万辆汽车的服务和维修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电动车的维修成本为燃油车的1.6-2.3倍。
其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新能源车行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车主在面临出行、维修、养护、停车等诸多场景时,其服务商可能存在信息差和服务差。一方面,电池系统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30%-40%,保险机构对于补电场景的覆盖和补电服务的延伸成为保险产品管理的重要维度;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对于9座以下客车(家用和非营运)按购置价格区间设置了更高的折旧系数,进一步压减低价位车型的保险费率。由于新能源车型和营运业务固有较高风险,保险机构对于营运车辆保险兴趣较低,营运车辆商车险承保仍是难点。
最后,保险科技有待进一步发展。UBI车险模式是基于车辆使用数据的保险模式,新能源汽车网联程度高于传统燃油车,实现车辆车速、里程、位置、转向、温度等数据收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逐渐挤入新能源车险市场,而比亚迪、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也不甘落后,甚至零部件厂商也逐步加大产业链布局,传统保险机构在保险科技应用和数据应用方面略呈不足。
对保险机构而言,新能源车保险既存在难点和痛点,也是深化保险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机遇。因此,保险机构应当推动深度生态联动,加快新能源车保险定价、销售、定损、维修、理赔等全流程服务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生态构建和数据合作,提升定价精准度。保险机构应当继续提高新能源车领域反欺诈、反骗保的能力,构建基于数据和生态的定价体系,合作建设新能源车维修定价体系,通过保险资本推动零部件制造能力成熟,把握新能源车的固定风险和可变风险。
二是增强服务组合能力,引入第三方服务生态。保险机构可以围绕保险产品作进一步生态挖掘,如围绕停车难问题发展停车点查询、线上预约、抽屉式智能停车等场景,引入相关服务商,打造开放式、一体化的场景服务平台,甚至进一步,通过SaaS服务的形式,对各类服务商进行打包,形成集约的服务模式。在生态挖掘和服务延伸方面,可以优先关注充换电、停车、汽车穿梭消费、智能驾驶软件投诉等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并充分考虑与传统燃油车应用场景相联系的情况,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降低生态建设成本。
三是推动产品创新,进一步开发新能源车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可以与汽车供应商、修理商和第三方平台搭建场景式产品生态,同时研究UBI模式对产品研发的价值,与车企合作开发基于新一代车联网技术的保险产品,进一步加深定价准确性和合理性,平衡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作者系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