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头条丨国民养老叶海生:调整居民财富结构可将高储蓄转化成第三支柱养老金
【资料图】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朱艳霞】
8月20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2022夏季峰会”上,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养老金缺口规模不断扩大,亟待第三支柱补位。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较高,随着当前居民财富结构的调整,将高储蓄转化成第三支柱的养老金,即可满足居民养老需求、为资管行业带来巨量长期资金,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各级政府财政压力。
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基金累计结存近6.4万亿元,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市场积累规模超过3.5万亿元。此外,我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约3.02万亿元。
“从整体资金结余上看,我国养老金规模占GDP的比重不到12%,而美国的这一数据是183%。”叶海生表示,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而且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基金支出额越来越大,收支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叶海生看来,调整居民财富结构,把高储蓄转化成第三支柱的养老金,大有文章可做。
“假设我国总储蓄率下调5%,将引导个人储蓄率下调6%-8%。这样的调整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我国总储蓄率、个人储蓄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调整后释放出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第三支柱,将会对个人养老金、资管行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叶海生表示,这也将成为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养老目标基金的一大机遇。
据他测算,存量部分,如果追溯10年,个人储蓄率调降6%,释放的资金量在30万亿元左右,按5年计算,每年至少有6万亿元是可以用来转换的;增量部分,如果按照6%的标准来调整,每年新增养老量接近10万亿元。“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推论,如果照此测算,5年后,我国的养老金规模可以超过6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接近50%,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叶海生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