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点!记者观察:科技赋能绿色保险
(相关资料图)
伴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与“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我国保险业不断探索绿色保险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初步显现。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至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533.77亿元赔款。其中,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
但相较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我国保险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需要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绿色金融有三个重点:扩大绿色保险保障覆盖面、加大绿色投资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实现自身绿色运营。
此前,有机构发布报告认为,科技将是“双碳”目标加速实现和绿色保险加快发展的破局点。
一方面,发展绿色科技,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保险机构通过为企业新技术落地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助力解决新型绿色环保装备前期销售推广难问题,助推绿色产业科技迭代发展;为绿色低碳设备提供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和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保障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确权、维权、用权提供保险保障,保护绿色低碳技术产权。
比如,中国人保针对绿色低碳技术推出研发费用损失保险、首台(套)装备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产品,为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推广、落地应用全流程提供风险保障。2021年,该公司承保绿色低碳技术首台(套)装备保险项目18个,为47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提供风险保障80.09亿元;承保绿色技术新材料保险项目31个,提供风险保障14.42亿元。
另一方面,可借助新兴技术提升承保解决方案风险定价的精准性与可扩展性。
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数字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同时,相关产业实践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保险机构研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或服务奠定了基础。例如,气象技术公司可将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天气监测,帮助保险公司设计出定价更精准、承保范围更广泛的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6月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产品开发、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等业务流程。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保险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就要进一步从战略层面重视发展绿色保险,提升绿色保险供给能力。总体来说,保险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拥有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保障、风险投资等方面专业优势。在此优势之上,未来仍需重视发展绿色保险,加强科技赋能,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