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险企“激战”科技
从工具到平台,从赋能到驱动,科技正成为头部险企变革和争夺的一个新战场。
近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设立太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科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设立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科技”)。
短时间内,两大头部险企接连宣布成立科技子公司,再度释放出保险与科技“热恋”的强烈信号。而事实上,保险业的“金融科技战”早已打响。近年来,各大险企纷纷以自设、参股等方式抢占科技赛道,以期加速数字化转型并赋能主业。
申万宏源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分析指出,展望2022年,预计行业“马太效应”或进一步强化,头部险企强大的数据支持、科技能力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优势将进一步体现。
强势入局
1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统筹推进工作。
作为助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科技建设已经成为保险业转型的核心路径之一。作为头部企业,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均将“保险+科技”提至战略高度,成立科技类子公司则被业内视为两大集团实施科技战略的重要具体表现。
中国太保透露,早在2020年7月,中国太保董事会就将成立太保科技作为中国太保转型2.0“强科技”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人保筹建人保科技的计划则在2021年8月通过董事会审议确立。在中国人保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特别提到要“加快信息科技建设,把科技作为人保的基本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战略布局上,人保科技被明确定位为“集团科技资源整合管理平台、科技服务能力支撑平台、科技运营共享服务平台以及科技服务价值创造平台”。
不约而同
在顺应科技浪潮的发展大势中,积极筹建科技子公司的并不止太保、人保两大头部集团,其他大中型险企以及互联网保险公司亦不约而同地“争城夺地”。
中泰证券分析指出,保险公司近年的科技投入保持较高增速,大型保险公司将“保险+科技”作为发展战略,并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另据《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科技布局近年来不断加速,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元。
《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从头部险企的科技布局来看,除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外,其他大型保险集团包括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均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此外,合众人寿、大地保险、阳光保险等产寿险公司也已设立科技子公司。
而在以科技为特色的互联网险企中,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在成立第三年的2016年即设立了子公司众安科技,目前已完成业务生产系列、业务增长系列、业务基建系列三大产品系列的数字化升级,全方位覆盖保险业务前中后台。
内外兼修
从近几年的行业案例来看,大部分保险机构设立科技子公司的初期目标多在于利用其灵活的机制快速布局相关产业链,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圈并且赋能主业,为险企本身的互联网渠道及其他各项业务赋能。
回到最新设立的两家保险系科技子公司来看,有接近中国人保的人士透露,“新成立的人保科技会更多专注于软件开发和赋能集团的业务”。而太保科技也在此前一年多的试运行中,主攻对内“提质增效”:包括启动数据治理体系搭建,首次实现全司业务全域数据入湖;先后同集团和子公司进行了市场化科技合作项目签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太保的科技治理体系等。
另有部分布局较早的保险系科技子公司则进一步开启了“内外兼修”模式,在对内赋能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对外输出。例如,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及众多金融科技公司除了服务集团内部之外,还为行业赋能,其源自外部的收入也在持续增长中。众安旗下的众安科技则已逐步将技术服务延伸至银行、基金、证券等多行业,并成功实现“出海”,为日本财产保险公司SOMPO、东南亚O2O平台Grab等公司提供科技服务。《中国银行保险报》从众安获悉,截至2021年底,众安的科技输出客户已超过600家,其科技输出收入于2017年至2020年三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09%。
“成立科技子公司对于险企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进一步节约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未来,成熟的科技子公司与技术团队也能够成为专业的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对外提供保险数字化服务,成为险企的又一盈利点。”《中国保险业信息化趋势报告(2021)》如是分析。
另有观点认为,头部险企成立独立的科技子公司,也意味着在制度、人才和激励等各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更有利于科技实力的打造。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太保科技与人保科技的强势入局,各大保险机构间的科技角逐将更趋“白热化”。
未来,这条赛道还将出现哪些“新玩家”与新变革,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